红木家具的原材料有分系列的,总之要传统产地的对应树种的木材才行。比如缅甸鸡翅木,不能是非洲鸡翅木。
然后做成家具,有款式系分。比如明式的简洁,清式的繁复,建议明式,审美甩后面180条街。
然后家具还要考虑上漆还是蜡。反正真正的好木头,比如老红木,肯定考虑是上蜡的。有哑光质感,手感也很绝。
标签:红二代,12年学术型研习者。
最近很多朋友都会咨询小鹏【我作为一个外行人,如何鉴赏一件红木家具呢?】
鉴赏一件红木家具,小鹏认为,必须从造型、工艺、材料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判,若家具造型优美、工艺精湛、材质优良才算得上精品家具。
以下,小鹏给您总结了6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小方法,就算是红木小白,也能给家具轻松“把把脉”。
鉴赏红木家具的第一种方法,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,就是要远看造型。
看它的整体比例是否和谐,整体与局部、局部与局部的比例是否谐调,看它的线条是否流畅有力,并试着感受它散发出来的韵味。(这个有点看个人经验,看艺术品看多了,功力也会慢慢地提升)
在五米之外看,看宏观;
在两米之外看,看造型;
在家具近处看,看材质。
如果这“三看”看下来觉得没有问题,那么这就是一件不错的家具。
椅子、凳子等形制较小的家具,保持2米左右的距离为宜;
桌案、罗汉床等形制较大的家具,就要后退到3米开外。
远观造型时,要从各个方向去看,正面、侧面、背面都要看清楚,并且最好是全神贯注的看。
假如此时有卖家刻意分散你的注意力,就要格外警觉,因为这往往是家具有较大缺陷的信号。
看的过程中适当转移一下视线,以防眼睛产生审美疲劳,例如可以看看别处或休息一会儿,回过头来再看,往往会有新发现。一次拿不准,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多看多次,还可以用手机拍下来,请懂行的朋友帮忙参谋。
一款家具有没有精神,有没有内涵,全在做工的优劣与纹饰的表达。
首先要看各个构件有无缺陷,尤其是一些制作时较难把握的构件,如背板、搭脑、联帮棍、刀子牙板等,最好提前对各个构件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。
再看它的榫卯结构是否严密,各个构件的交接是否天衣无缝。
然后,要看它的雕花是否干净利落,线脚是否清晰流畅。
在这一步中,可以仔细观察木纹,看它的走势是否清晰,纹理漂不漂亮,还要看各构件的木纹搭配是否合理。
若搭配合理,木纹和谐而有一定的变化,若木纹的反差较大,看上去七拼八凑则属搭配不合理。
鉴赏家具最直接的是用手触摸,摸木材的材质,掂量木材的重量。一定要上手触摸。
双手是人体触觉最灵敏的部分。往往眼睛发现不了的问题,用手触摸就可以找到,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。
用手触摸家具,感觉它的表面是否光滑圆润、线条是否清晰流畅,尤其是弧位、圆位和线条转折位。
一些弧度较大或弧位较多的构件,可以用手紧握着上下摩挲或左右滑动,来用心体会它是否浑圆顺畅,手感别扭就肯定有问题。
用手触摸和感觉,可以特别留意椅子的鹅脖、椅圈、扶手和联帮棍,罗汉床的香蕉腿、三弯腿,桌案的霸王枨等构件。
打磨是否平整、光滑,都可以靠自己的手去求得答案。
可以敲击家具,通过声音来分辨。敲击面板可以判断它的厚薄程度,敲击其他部位可以判断它的榫卯结构是否紧密。
若商家愿意,还可以轻提家具一边1-3cm高,然后松手,家具落下的声音,若比较清脆和厚实,则家具结构没多大问题,若声音虚浮和松垮,则表明存在缺陷。
闻,即闻木材的香味和气息。在中医里,“闻”指的是听病人的气息,是听觉上的判断。但我们现在说家具中的“闻”则是基于嗅觉上的判断。
嗅觉于鉴赏家具最大的帮助,一方面可以判断木材的含水率是否达标。
如果闻起来有明显的发酸、发霉的味道,就说明木材的烘干不到位,或因保存不当而受潮。
另一方面,可以判断油漆的质量,优质天然漆几乎是无味的,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木材的原味,劣质油漆则气味浓烈。
含水率达标、油漆优良的家具,闻起来清清爽爽,带有淡淡的木香。
通过嗅觉还可以分辨木材的材质。例如黄花梨的清香,紫檀木的香中带辣,酸枝木的又酸又辣。
然而木材一旦制成家具,例如椅凳、几案等暴露在空气中的家具,即便行家也无法凭嗅觉来判断材质,橱柜类家具则例外,打开柜门仍可闻出其材质。
红木家具不但大方、美观、优雅,而且很讲究使用上的舒适。
除了屏风以外,所有家具都可以亲身验证一下它的舒适度。
椅子、凳子、罗汉床等家具可以坐一坐,尤其是椅子,要留意座面的高度是否合适、坐上去会不会吊脚,背板是否能够贴紧背部。
橱柜类家具要格外留意高度,太高的话不但取放物品很不方便,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压抑感。
桌子则可以搬一把凳子或椅子坐在前面,感觉它的高度与宽度是否合适。
但小鹏必须强调一点:传统家具追求的舒适是一种相对的、有限制的、适可而止的舒适。
因此人体验证舒适度之前,应当对明清家具的工艺思想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,切不可用西式家具的舒适度作为度量标准,否则,即便坐在最完美的一把明式圈椅上恐怕也不会感到舒适。
一个懂得持续思考的人,才会更有审美力,让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欣赏不同的美吧~
黎遂球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的红木砚台,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红木砚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,是中国书法绘画爱好者追逐的艺术珍品。
黎遂球是一位著名的明代中期文房用具制作大师,他的红木砚台因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艺而蜚声中外。黎遂球的砚台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,如今更是备受收藏家追捧。
红木砚台,作为文房四宝之一,具有独特的材质和工艺特点。它选用上等红木为原料,经过精细的雕刻和打磨,形成独特的纹理和光泽,散发出浓厚的书香气息。同时,红木砚台还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,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。
黎遂球的砚台在工艺和品质上极为出色,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。其精美的雕刻和华丽的纹饰,展现出黎遂球对红木砚台的极致追求和不懈创新。无论是从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来看,黎遂球的砚台都堪称是收藏家们梦寐以求的珍品。
总之,黎遂球的砚台作为传统文房用具的杰作,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工艺水平的顶峰,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魅力。它将继续在未来的岁月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,为世人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感谢您阅读本文,相信通过了解黎遂球的砚台,您会对红木砚台有更深入的了解,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红木砚台盒,起源于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墨与砚的热爱。砚台盒作为文房四宝之一,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它不仅是书法、绘画用具的载体,更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红木砚台盒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,传统工艺精湛。其制作过程中,需经历材料筛选、雕刻、镶嵌、打磨、上蜡等多道工序,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对红木材质的深刻理解。
红木砚台盒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,其图案、题材多取材于中国古代山水、花鸟、诗词等元素,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。
红木砚台盒不仅是艺术品,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。其精湛的工艺与独特的文化内涵,使其成为收藏界的热门宠儿。在市场上,优质的红木砚台盒备受瞩目,深受收藏家的青睐。
总的来说,红木砚台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作,不仅是实用的文房用具,更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文物。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藏家和艺术爱好者。
感谢您阅读本文,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红木砚台盒的历史、文化和价值,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更多精彩内容。
就是对着雕塑实物直接写出鉴赏报告
古代许多服饰只见于传世文献记载,只闻其名,不明其形,借助于敦煌艺术中的比较完整的形象的服饰资料,就可以搞清楚许多有关古代服饰的形制,及其发展演变的情况。
比如,唐初女装窄瘦,以朴素见长,历武周、开元,女装渐肥,盛唐健美丰硕之风尚,跃然纸上。到了中唐,女装越来越肥,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。
再比如幞头是中国古代男子最常用的首服。在敦煌壁画中保存了从北周到元代七、八百年间许多不同形状的幞头的图像资料,清楚地反映幞头由最早的平顶到逐渐施屋分级,从四脚到二脚,从长脚、软脚逐渐到硬脚、展脚的演变过程。
一是大小适中。一般情况下,作品较大印章也要大些,但应略小于题款字为宜,不能大于题款字,大则不雅,抢了画面的“风头”,喧宾夺主。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,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,避免头重脚轻之弊。若篇幅大而题款小者,应盖与款字相符之印。
二是位置适当。书画作品上的印章有随款印、引首印、补白印之分,钤盖时得要使之各寻其位,不能颠倒换位;印章离主体字、画要适当。太近则拥挤板滞,太远则离散不紧凑;一幅作品中出现两个以上印章时,要错落有致,尽量避免均匀等距;
三是内容适切。
即印文内容要和书画作品格调意趣大体互不相悖。比如一幅梅花傲雪图你盖上一枚“难得糊涂”的闲文印,就有些不伦不类了。
四是数量适度。字画作品上没有印章固是缺憾,但也不是越多越好,只要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行了,钤印太多太滥反而给人喧宾夺主、画蛇添足的感觉。
书画作品上钤盖印章的数目,古人喜用单数。有钤印“用一不用二,用三不用四,盖取奇数,其扶阳抑阴之意乎。”原则是钤盖印章数量的多寡当以服务书画作品整体效果来定。不可以偏概全,划定统一模式,应处治有方。
另外,钤印时还要要考虑到整幅书画的构图、色彩、呼应、对比、配合等作用,以期融为一体,相互映衬。
但令人遗憾的是,当前许多书画家疏于对印章的研究,不注重三者的结合,或者找方水平低劣的印章随便一盖了事,或者钤盖位置失当,或者印章风格与书画不谐调,或者闲章文字与书画内容“风马牛不相及”……所有这些,都极大地影响了作品的整体水准,殊觉可惜。
收藏、鉴赏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空处,或无碍书画作品本身的空白处,也可以盖在书画以外的装裱上。
美术鉴赏这门学问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。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、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、体验、联想、分析和判断,获得审美享受,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。
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、想象、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。
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、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、体验、联想、分析和判断,获得审美享受,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。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。
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“美术批评”,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,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。
要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,“情境”,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的政治、经济、历史、文化等背景。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、观念,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、经济、历史、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。
1.感悟鉴赏:
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,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。在欣赏过程中,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。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,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,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。
2.社会学鉴赏:
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,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。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。这些因素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,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、追问,了解作品的主题,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,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,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很好的把握。
3.比较式鉴赏
比较式鉴赏的目的,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。俗话说,有比较才有鉴别。但在比较式鉴赏中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。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;但在很多情况下,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,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。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,但根据这些形式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寻找原因,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会的因素了。至于具体对比哪些内容,还需要依靠感觉的指引,所以比较的方法其实是几种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。
广告作品的分析,从三个方面:
1、广告创意——是否能吸引潜在消费。
2、作品审美——是否符合社会文化、道德要求。
3、作品影响力评估——作品能影响多少广告受众产生购买行为。
作用:
1、带动广告行业整体水平提高,推动内外交流;
2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,美化生活;
3、体现竞争规律,强化广告效果
鉴赏诗歌的语言—— 赏析炼字
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,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的描摹出事物特征,深刻的反映思想内容。这种题型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,从遣词、造句、修辞等不同方面进行仔细揣摩、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。诗歌“炼”字,主要是考查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