榻榻米是指床垫,铺在地板上或床上的。踏踏是踏踏实实干工作的意思。
1、出现的时期不一样,美人榻在民国时期使用比较广泛,而贵妃榻是在唐玄宗时期。
2、造型设计上不一样,贵妃榻更具有古典韵味,而美人榻则参考了不少欧美家具的特性,有点中西合璧的韵味
通常榻榻米长度有尺寸1.7米、1.8米、1.9米、2米。宽度有80公分、90公分、98公分。厚度则分为3.5厘米、4厘米、5.5厘米。具体也要根据实情决定。
如儿童房的榻榻米床,高度需要达到40-50cm,方便储物,但如果不存储,高度则需达到25cm。书房客厅榻榻米,需存储,高度需要30cm。此外如果考虑安装升降台,榻榻米高度需要达到40cm。
床chuáng
繁体:牀
<名>
(1)(形声。从木,爿({pán})声。本义:坐卧的器具)
(2)同本义 [bed]
(3)又如: 单人床;双人床;帆布床;折叠床;卧病在床;床裙(床围,围在床四周的绸、布等);床地平(床面);床背阁(置于床背的长方形柜子,上面放被褥,下有箱、屉);床上安床(床上放床。比喻无谓的重复)
(4)床形物 [sth。shaped like a bed]
(5)又如: 机床;车床;硫化床;河床;苗床
(6)安放器物的平板或架子 [rack]。如:琴床,印床
tata,意指床。
榻[tà]
榻是一个汉字,读作tà,本意是指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,亦泛指床。该文字在《芋老人传》和《谭嗣同传》等文献均有记载。
榻 [tà]
〈名〉
1.(形声。从木,(tà)声。本义: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)
2.同本义
移我琉璃榻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一榻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喜置围榻上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榻登(厚毯。置于大床前,上榻上,用以登床);竹榻;藤榻
3.几案
乃独引肃还,合榻对饮。——《三国志·鲁肃传》
〈动〉
1.睡
舍间离此不远,何不草榻一宵?——《镜花缘》
床就是床,榻就是榻,二者是有着很严格的区别。
两者的起源也不一样,
床的雏形起源于土台,最早的样式类似于炕,后来逐渐演变成床的模样。榻的起源则是席子,但这个席子不是现代人铺在床上的草席、竹席,而是古人的坐垫。
总结来说,床与榻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点:
1、从外形的样子来看:床的尺寸大一些,榻小一些;
2、从功能的用途来看:床是晚上休息睡觉的,榻是白天来坐、卧、躺的;
3、从摆放的地方来看:床都是只摆放在卧室中,而榻基本都是摆放书房或是客厅里。
需要看该沙发的具体款式结构。如果沙发带的榻和沙发是一体组合的那是不能改的,改会破坏沙发结构特别是表面材质,后期无法找到一样的材质修补。反之,如果两者是可相对灵活分离的那就可以。
指的是在床头绣东西的意思。
榻读音为tà,最早见于《说文》中,在六书中属形声字。榻的基本含义为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,如榻登;引申含义为几案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榻”也用作动词,表示睡。
“榻”,初见于《说文》中,“榻”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。
琴榻就是琴床的意思。
《题睦州郡中千峰榭》
唐代 方干
岂知平地似天台,朱户深沈别径开。
曳响露蝉穿树去,斜行沙鸟向池来。
窗中早月当琴榻,墙上秋山入酒杯。
何事此中如世外,应缘羊祜是仙才。
《题睦州郡中千峰榭》赏析:
岂知平地似天台,朱户深沉别直接开。
拉响露蝉穿过树去,斜行向沙鸟池来。
窗中早月当琴床,墙上秋山入酒杯。
什么事这中如世外,应根据羊祜是仙才。
一、基本释义
塌,指支架起来的东西倒下或陷下;凹下;安定,镇定。出自:塌,堕也。--《广雅》忽忆雨时秋井塌。--杜甫《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》。
塌下;安定,镇定;塌下窟窿,比喻欠下了债;因凹陷而倒塌。
二、与下榻同义。
“下”的意思是放下,“榻”指长 而矮的床。“下榻”的字面意思是把床放下来,实际的意思是“留下高贵的客人住宿”。